2008-5-19 全国哀悼日

发布于: 2008年05月19日

今天早上来到办公室,打开邮箱不久便收到了昨晚就已经知道的消息。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根据国务院公告,请各事业群、各所属企业:
一、“哀悼日”期间下半旗志哀;
二、停止一切集体娱乐活动;
三、认真组织自5月19日(今天)14时28分起的默哀活动。
请集团全体员工:
一、 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表达深切哀悼;
二、 遵守国务院全国哀悼日的有关规定。
特此通知!

注:已经隐去公司名称和落款

下午14:27,公司广播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发起默哀的广播:
如果你正在走路,请停下你前进的步伐,
如果你正在办公,请起立
如果你正在说话,请稍停片刻
如果你正在操作无法停止运转的机器,请在心中为灾区人民祝福
……

办公室顿时静默,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没有人说话,空气顿时凝固了。
14:28,防空警报准时响起

小时候去烈士陵园扫墓,默哀3分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今天,没有想到3分钟的默哀可以过得如此迅速
防空警报在14:31停止了,大家都默默的坐了下来。但是静默的气氛并没有停止,一直延续到之后的10分钟以后,也许是大家的祝福并没有停止吧。

神州大地遭受如此灾难,我相信今天中国的大部分人都在为四川,为汶川的人民祝福,真心的祝福。

solidot被黑or水产

发布于: 2008年05月13日

2008-5-13 16:00PM左右,正常浏览solidot.org。但是一分钟之后,刷新页面时,主页被重定向到http://solidot.org/CHCN/index.asp.htm页面,MS变成了AMD中文官方站。

被黑?可能性很小 ,如果细细察看新页面的话,外部入侵的痕迹基本没有。也可能是我个小菜鸟看不到。 比较大的可能是由于敏感新闻,被和谐了。域名仍然可以访问,也许是给zdnet面子,zdnet也是无奈弃子吧。

这种可能并非无端猜测,因为我当时看到的主页第二篇文章是谴责我们的zf地-震-网-站形同虚设。也许在这个当口,干这个事情并不明智。

希望是我的猜测错了,希望只是网站例行维护,希望solidot早日回归。

本文为寻找人生的起点(http://blog.cn-ic.org)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原文链接 http://blog.cn-ic.org/?p=85。

PHP&Oracle学习笔记之:连接数据与单纯SQL语句的效率比较

发布于: 2008年04月25日

本文的目的:

1. 众所周知,连接一个数据库过程对资源开销很大 ,Oracle官方文档针对PHP部分也佐证了这一点。所以第一个目的是为了证明跟一条普通的SQL语句相比,到底开销相差有多大。

2. 本人接触Oracle 没有多久,听说Oracle有一个较大的缓存池,保持最近运行的语句,以提高重复运行相同语句的效率。目的二是为了证明缓存池有多大影响。

测试环境:

1. 本机安装:Apache 2.2.8+PHP5.2.5 +Oracle Client 10.2.01

2. 连接Oracle 独立服务器,服务器版本:Oracle 10g

测试代码:

//PHP连接Oracle函数
function conn_ora(){
$username='test';
$passwd='test';
$protocol='TCP';
$SERVICE_NAME='testdb';
$ORACLE_SERVER_IP_ADDRESS='192.168.0.10';
$Port='1521';
PutEnv("NLS_LANG=SIMPLIFIED CHINESE_CHINA.AL32UTF8");
if(!$conn = @oci_pconnect($username, $passwd, "(DESCRIPTION = (ADDRESS_LIST = (ADDRESS = (PROTOCOL = $protocol)(HOST = $ORACLE_SERVER_IP_ADDRESS)(PORT = $Port)) ) (CONNECT_DATA = (SERVICE_NAME = $SERVICE_NAME) ) )")) echo("Error in Connecting to DataBase");
return $conn;
}
//计时函数:
function microtime_float(){
list($usec, $sec) = explode(" ", microtime());
return ((float)$usec + (float)$sec);
}
//query 函数
function ora_query($sql){
global $conn_ora;
$result=oci_parse($conn_ora,$sql);
oci_execute($result,OCI_DEFAULT);
return $result;
}

连接数据库测试代码:


$time_start=microtime_float();
$num=1000; // 测试的次数,将进行100次和1000次测试
for($i=0;$i<$num;$i++){
$conn_ora=conn_ora();
oci_close($conn_ora);
}
$time_end=microtime_float();
$time_spend=$time_end-$time_start;
echo "Script run time: $time_spend sec. \n";

SQL语句执行测试代码:

$conn_ora=conn_ora();
$time_start=microtime_float();
$num=1000; // 测试的次数,将进行100次和1000次测试
for($i=0;$i<$num;$i++){
$sql="select * from test_table where rownum<10 ";
$result=ora_query($sql);
}
$time_end=microtime_float();
$time_spend=$time_end-$time_start;
oci_close($conn_ora);
echo "Script run time: $time_spend sec. \n";

执行顺序:
条件一:执行1000次‘SQL语句执行测试代码’;
条件二:执行1000次‘连接数据库测试代码’;
条件三:执行100次‘连接数据库测试代码’;
条件四:执行100次‘SQL语句执行测试代码’;
以上每个条件的脚本执行5次,取时间
结果如下:

条件一:执行1000次‘SQL语句执行测试代码’;
0.9970sec
0.8482sec
0.8777sec
0.8552sec
0.8505sec
条件二:执行1000次‘连接数据库测试代码’;
1.6175sec
1.6457sec
1.6064sec
1.6380sec
1.6083sec
条件三:执行100次‘连接数据库测试代码’;
0.1833sec
0.1532sec
0.1552sec
0.1561sec
0.1818sec
条件四:执行100次‘SQL语句执行测试代码’;
0.0984sec
0.1203sec
0.1004sec
0.1011sec
0.1177sec

通过以上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1.连接数据库比普通SQL语句的系统开销稍大,但没有“很大”:1000次测试在时间上大概在2 倍左右;100次测试仅为1.5倍左右。当然CPU,内存等其他开销,本次测试无法给出

2.从’条件一’的5个时间结果可以看到,第一个时间0.9970比其余时间明显偏大0.1sec以上,看起来缓存机制在其作用。后续测试没有相同情况出现,也正印证了缓存机制的作用。

3.1000测试与100次测试,相同代码花费时间基本呈线性的10倍关系 。可见当中没有明显的其他因素影响。

##########################################
##############以下为改变条件重复测试##############
##########################################
在观众的提点下,修改条件重复测试。

首先,将oci_pconnect()改为oci_connect(),重做以上测试:(测试代码参考上文,不再重复书写)
测试结果:

条件一:执行1000次‘SQL语句执行测试代码’;
0.8038sec
0.8344sec
0.8591sec
0.8523sec
0.8402sec
条件二:执行1000次‘连接数据库测试代码’;
超过页面执行时间,php.ini设定为30sec
条件三:执行100次‘连接数据库测试代码’;
7.1286sec
7.1195sec
6.8513sec
7.0622sec
6.6788sec
条件四:执行100次‘SQL语句执行测试代码’;
0.1170sec
0.1138sec
0.0836sec
0.0839sec
0.0838sec

然后,新曾测试条件:先连接数据库,然后执行一条SQL语句,最后关闭,循坏执行以上步骤,测试代码:

$conn_ora=conn_ora();
$time_start=microtime_float();
$num=1000; // 测试的次数,将进行100次和1000次测试
for($i=0;$i<$num;$i++){
$conn_ora=conn_ora();
$sql="select * from test_table where rownum<10 ";
$result=ora_query($sql);
oci_close($conn_ora);
}
$time_end=microtime_float();
$time_spend=$time_end-$time_start;
oci_close($conn_ora);
echo "Script run time: $time_spend sec. \n";

条件五:上面代码执行100次
条件六:上面代码执行1000次
条件七:将上面代码改用oci_pconnect执行1000次

结果数据:

条件五:
0.4013sec
0.3804sec
0.3789sec
0.3482sec
0.3447sec
条件六:
2.6904sec
2.7077sec
2.7644sec
2.7573sec
2.7476sec
条件七:
2.6194sec
2.5633sec
2.8788sec
2.7847sec
2.5538sec

结论更新:
1. oci_pconnect()改为oci_connect()后,‘条件一’和’条件四’结果几乎没有变化。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这两个条件只执行了一次连接。
2.oci_pconnect()改为oci_connect()后,’条件三’产生了超过40倍的增加,‘条件四’没有数据,按照线性倍增推算,该条件运行会超过70sec。这点跟新增条件结果放在一起,让我非常不解,还请高人指点。
3.新增条件(条件五,六,七)重复“连接数据库,运行SQL,断开数据库”步骤,原‘条件一’和’条件四’相比,时间增加约为3.3倍,
4.新增条件(条件五,六,七)下,采用“oci_pconnect()”和“oci_connect()”几乎没有变化。但是这个与’条件三’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针对oci_pconnect()和oci_connect()疑问:
为何重复进行”连接和断开”过程中,oci_pconnect()和oci_connect()有如此大的差异,而中间有查询过程的情况下,差异可以忽略?
##########################################
####################END###################
##########################################

本文为寻找人生的起点(http://blog.cn-ic.org)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原文链接 http://blog.cn-ic.org/?p=84。

PHP&Oracle学习笔记之:group by

发布于: 2008年04月18日

从MySQL转到Oracle之后,group by 变成了我的另外一个噩梦。曾经多么好用的group by, 虽然与distinct作用类似,但是由于在SQL语句位置的不同,可以轻松的得到很多难缠问题的解法。但是在Oracle里面硬生生的变成了一个鸡肋。

在MySQL里面group by 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任何场合使用,比如单表查询时:
select id,name,addr from table1 group by addr
或者多表查询时:
select t1.id, t2.name,t2.addr as addr from table1 as t1, table2 as t2 where t1.id=t2.id group by addr
但是这样的写法在oracle里面就会报错,并非因为上一篇提到的as 用法的差异,而是oracle 对group by 用法的苛刻要求。

这里有个英文网页告诉我们

oracle 要求使用group by 时必须与下列统计函数一起使用

AVG
COUNT
FIRST
LAST
MAX
MIN
STDDEV
SUM
VARIANCE

比如
select addr,count(*) from table1 group by addr
列出的结果会对相同的addr字段数据技术
但是,我发现这样写也会报错
select addr,count(*),name from table1 group by addr
当然逻辑上讲,addr一致的时候,不能保证name一致,所以oracle不能判断怎么显示name,所以报错(MySQL能显示第一个找到的name数据),如果一定要写,只能这么写,
select addr,count(*),count(name) from table1 group by addr
当然我看不出这么写还有这么意义。

我找不到一个总结oracle group by 用法的中文网页,如果你也遇到相同的困扰,上面提到的一个英文网页也许能帮到你:http://www.psoug.org/reference/group_by.html

如果你也总结了oracle group by 的用法,希望你不吝于我分享。

本文为寻找人生的起点(http://blog.cn-ic.org)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原文链接 http://blog.cn-ic.org/?p=83。

PHP&Oracle学习笔记之:AS

发布于: 2008年04月18日

MySQL写多表联合查询时经常用到as来达到简写表或者字段的目的, 比如:

select a.id as id,b.name as name from table1 as a, table2 as b where a.id=b.id

这样的 写法在oracle里面不能被识别,因为oracle里面不需要as, 所以oracle的写法如下

select a.id id,b.name name from table1 a, table2 b where a.id=b.id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oracle并不完全排斥as, 只是在from talbe处不能使用,所以这样的写法也是别oracle接受的
select a.id as id,b.name as name from table1 a, table2 b where a.id=b.id

另外我还发现的一个与as无关,但是与简写有关的问题,比如单表查询时,我们也可以用简写:
select a.id as id,a.name as name from table1 a

但是使用上一篇提到的rownum时,oracle却不接受这样的写法:
select a.id as id,a.name as name from table1 a where a.rownum<30

因为,oracle不认为rownum是上面table1的一个字段,而只是在处理SQL查询时自动生成的序列而已。我们只能这么写:
select a.id as id,a.name as name from table1 a where rownum<30

本文为寻找人生的起点(http://blog.cn-ic.org)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原文链接 http://blog.cn-ic.org/?p=82。

PHP&Oracle学习笔记之:limit

发布于: 2008年04月18日

MySQL 有个很好的用法就是Limit, 就连phpMyAdmin的浏览页,默认的SQL语句也是这么写的。

select * from table limt 30
表示默认取最先取到的30行数据。

这种写法可以扩展成
select * from table limt 30,60
表示取第30到60行的数据

转到Oracle后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所有有limit写法的语句都要改成新的。因为Oracle并不支持。确切的说,limit并不是标准SQL语句

幸好,Oracle支持另外一种写法,实现相同的功能,那就是rownum。 rownum的写法是这样的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rownum <30
或者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rownum >30 and rownum<60

本文为寻找人生的起点(http://blog.cn-ic.org)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原文链接 http://blog.cn-ic.org/?p=81。

浙ICP备180562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