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可以说是操作最少的一年,装死了一整年。2年前All in 晶盛机电的痛苦延宕至今。装死一时爽,一直装死一直爽。到年底了,还是要回归现实。该做的决定还是要做。
回顾这两年的总体决策,确实是有值得回味的地方。一句话:凭运气赚来的钱,终归是要凭实力还回去的。
晒收益率,惨不忍睹。融资账户加速后退,小麦基金也没有幸免。12月底的一波下行让年度账单十分难看。
账户 | 2024收益率 | 2023收益率 | 2022收益率 | 2021收益率 | 2020收益率 |
普通账户 | -11.7% | -23.17% | -3.21% | 41.68% | 8.63% |
融资账户 | -31% | -21.01% | -24.92% | 48.79% | 12.60% |
小麦基金账户 | -12.66% | 17.63% | -17.71 | 32.29% | 16.58% |
错误决策一:不够价值投资的价值投资。
《思考快与慢》里面提到,由于人类的大脑是耗能大户,不到3%重量占比,消耗了20%的能量。所以能够快速决策的绝不做大量思考。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在复杂的投资领域通常是巨大错误的开端。
All in 晶盛机电的原因一半在于其优秀的过往以及未来1年财务数据,另外一半是参考了别人的意见。
李笑来说:一开始,听大部分的看法,参考小部分人的意见,做自己的决定。后来发现大部分人的看法都是随波逐流,没有什么价值,所以变成了“参考小部分人的意见,做自己的决定”。再后来发现,由于每个人的交易系统并不相同,他人的意见并不能为我所用,最终只剩下“做自己的决定”。投资就是孤独的修行。
我用2年50%的亏损,践行了这段话的含义。我看到了优秀的财务数据和他人的意见,快速做出了决定,忽略了公司所处光伏行业背景的调查以及未来的看法。还自诩学习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真是愚蠢至极。
错误决策二:毫无所谓的坚持。
坚持了2年,等到了A股大势的底部,应该还是没有等到光伏行业周期的底部。这两年的坚持,我认为是继续偷懒的结果。如果不知道光伏行业的拐点在何方,希望在哪里?那么为什么要继续等待?
同理,我为什么继续持有华熙生物?我甚至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购买这个,拒绝去思考和调查在消费降级的当前化妆品类的销量是否受影响。
可怕的不是在坚持,而是遇到灰犀牛效应:从一开始的否认,到下一阶段的停止思考。
错误决策三:浪费时间在波段股票上。
由于人脑的局限性,很难在相反的两个方向上同时做好决策。长线投资策略通过拉长时间获取较大幅度的收益;波段投资是单次投资获益比率低,通过增加交易频次叠加收益。
我看到了波段的技术性买入机会,进行了操作。这阶段成功率其实不低,问题出在买入了以后,受长线投资策略的影响,忘记了自己在做波段。20%的收益并足以让我做出卖出的决策。买入和卖出出现了决策系统错位。比如巨人网络,11.6买入,没有长线考虑的波段操作,14块上方为啥不卖?毫无逻辑可言。
2025年,仍然坚持价值投资,花更多的时间研究公司价值。
- 清理垃圾持仓。已经卖掉了华熙生物,亏损50%;恒生电子做了一个波段在下行时出清,略有盈利;计划尽快出手巨人网络,牧原股份。所谓垃圾持仓,是没有想清楚为什么可以持有,并非公司/行业本身有问题。
- 建立长期投资逻辑以及股票池。
我重新思考了长期投资逻辑,什么是未来5年一定会增长的行业?
a.) 新能源汽车行业一定是未来很长时间的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替代化石能源趋势不可逆。汽车电机,固态电池,SiC芯片等可以选点龙头持有,汇川技术,宁德时代,芯联集成,士兰微等。电池ETF也是一个比较保险的选项,选错公司比选错行业的概率大。
b.) 比较保险的选项是长江电力。从K线历史看,这家国有水电公司就没有大幅下跌过,每年分红靠谱。运营着是国内三峡水力发电厂、葛洲坝水力发电厂、溪洛渡水力发电厂、向家坝水力发电厂、乌东德水力发电厂、白鹤滩水力发电厂等各大水电站,发电量每年稳步上升。能源使用量上升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必要条件。这是一个比买理财产品好很多的选项。
c.) 会稳步增长的消费类行业,寻找边很多人在用的服务和产品。目前消费降级,但是实际上很多日常消费类公司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稳步增长。一鸣食品,红旗连锁(连锁小超市)等这些在居民社区发展的公司只要不犯大错,会有很长时间的城市发展红利。如果有机会,我更看好瑞幸咖啡,小米等几乎身边人都会接触其产品的公司。
选择长期,必须要看清长期。每年都要进步一点,希望2025年迎来拐点。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