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国人设计的爬墙软件puff

发布于: 2010年05月15日

去年,我推荐了Ultra VPN作为免费好用的爬墙利器。很不幸,在一个重要的生日来临之时,离开了我们。虽然还有tor,但毕竟速度不快。个人不太喜欢政治背景过于浓重的软件,如自由门或者无界啥的。于是就发现了puff。其实用puff有一段时间了,觉得速度又快,还挺好用,就上来推荐一把。

在我看来,puff是看到了中国人翻墙这一需求的市场,进行着商业运作。主页:http://www.erights.net/ 除了几个下载链接,几乎没有任何内容,包括一般都会介绍一下自己的about us。

虽然主页全是英文,但是主界面典型的Chinese Dragon虽说不能完全表明作者的身份,但至少表现出了所面对的客户的属性。加上各国访问量页面:中国第一,美国第二,但量只有中国一半。其余国家和地区基本可以忽略。而美国的访问量,我猜大部分还是中国人翻墙出去后访问的结果。而他们的puffstoretwitter帐号都是中文。

上面这些,说明了puff确为专为国人设计的爬墙软件。而我们正需要这些。

puff分商业版和免费版。如果没有特别的需要,免费版的速度和稳定性基本足够。下载地址:

商业版:Puff 0.05

免费版:Puff 0.03.321

下载翻墙软件,而软件却需要翻墙下载,这个问题真纠结:

hotfile下载:免费版

但是我发现下当前最新的0.03.321版本会有连不上的情况,用老版本反倒可以。也放上hotfile下载吧:免费版

使用方法及其简单,打开软件,点击“Connect”, 完成连接之后,点击“IE via Proxy”开始用。

如果用其他浏览器,Connect之后,把浏览器http proxy设置为“127.0.0.1”,端口“1984”

initrd和Linux 启动

发布于: 2010年05月09日

Linux 启动一般分成两个部分,比如Linux安装在第一个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在grub的命令行,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几行命令启动:

grub>kernel (hd0,0)/vmlinuz root=/dev/sda1 ro quiet splash

grub>initrd (hd0,0)/initrd.img

grub>boot

上面的命令,除了制定kernel位置和root位置以及一些kernel 的参数以外,还指定了initrd的位置。

很长一段时间,我并不知道initrd是用来干什么的,也几乎没有在中文资料里面看好很好的解释。就这样不求甚解的过了很久,才在近段时间在wikipedia上看到了比较详细的解释。花了点时间翻译了原理性的部分,如下:

Initinal ramdisk或者“initrd”是Linux 启动阶段被 Linux 内核调用一个临时文件系统。Initrd 和 initramfs 是实现的两种机制,虽然两者都是用于真正 “根(root)”文件系统被挂载之前的进行准备工作,但在载入临时文件系统到内存的实现上细微的区别。

基本原理

大部分Linux 发行版携带者一颗通用的内核映像(kernel image),用来启动尽可能多的硬件。而这颗通用内核映像(kernel image)的大部分硬件驱动一般被编译为可加载模块(module),因为如果全部静态编译的话,内核(kernel)会变得巨大无比,不仅软盘启动无法实现,一般小内存的电脑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内存占用。

这样,在mount 根(root)文件系统前,探测和加载必要的驱动模块(module)成了大问题。或者说,判断哪个是根(root)文件系统变得困难。(译者注:在识别跟文件系统之前,必须先识别硬件设备,而识别硬件设备–如硬盘–的驱动代码可能是存在根(root)文件系统内的可加载模块(module)。)

而更复杂的问题是,根(root)文件系统可能是软RAID卷,LVM,,NFS(无盘工作站),或者一个加密分区。这些情况下,在mount之前需要更多的特殊的驱动加载。

另外一个复杂情况是让内核支持系统休眠(hibernation),休眠会让系统挂起(suspend),将整个内存内容dump成一个映像(image)到swap分区或者常规文件存储,然后关机。下次启动的时候,这个映像(image)必须可读才能加载到内存。

为了防止内核(kernel)不得不硬编码处理这么多特殊情况,使用了一种在初始化启动阶段使用临时根(root)文件系统(也称早期用户空间)。这种临时根(root)文件系统可包含硬件探测,模块加载,设备识别直到mount到真正的根(root)文件系统。

实际使用

initrd映像(image)文件必须和内核映像(image)一起被存放于Linux 引导程序(bootloader)或者启动固件(boot firmware)可读的地方,比如:

  • 系统的根(root)文件系统
  • 启动光盘
  • 本地启动分区,可以是ext2或者FAT等格式化的小分区
  • TFTP服务器,使系统可以通过以太网启动

引导程序会加载内核(kernel)和initrd映像(image)文件到内存,然后启动内核(kernel),传递initrd映像(image)内存地址给内核(kernel)。在启动程序的最后阶段,内核(kernel)会通过读取initrd映像(image)的首部分数据尝试判断它的格式:

  • 在initrd机制里面,initrd映像(image)是一个文件系统映像(可以是压缩的),这样就可以以特殊的块设备(block device) mount(/dev/ram)。但文件系统驱动必须被静态编译到内核。 很多Linux发行版使用压缩的ext2格式作为initrd映像(image)的格式。另外一些(包括Debian 3.1)使用cramfs, 因为cramfs映像(image)可以被直接mount 而无需额外的解压缩空间,让内存有限的系统更容易启动。一旦临时文件系统启动,内核(kernel)会执行/linuxrc 作为第一个进程。当这个进程退出,内核(kernel)会认为真正的根(root)文件系统已经被mount,然后执行”/sbin/init”来开始正常的用户空间进程。
  • 在initramfs机制里面(Linux 2.6.13以后版本可用),initrd映像(image)是一个cpio包(可以是压缩的)。在启动过程中,cpio包被内核解包为一个tmpfs的特殊实力,成为一个临时根文件系统。initramfs机制的优点是不需要一个必须被静态编译到内核(kernel)的中间文件系统格式或者块设备(block device)。 在initramfs机制里,内核(kernel)执行/init 作为第一个进程,这个进程开始之后并不退出。

依赖静态编译在内核(kernel)的压缩算法不同,initrd/initramfs映像(image)的压缩格式可以是gzip,bzip2和LZMA.

男人三十

发布于: 2010年05月07日

今年是我三十岁生日。蓦然回首三十载,虽说不是一事无成,但也是远没有达到自己的梦想。于是一直在安慰自己,房子也有了,妻子也有了,车子现在也不贵了,孩子也在酝酿中了,小日子总算也是可以一过了。只是心中一直期望着一次结结实实的机会,和一次结结实实的爆发。虽然对金钱的期望是其中的一个诱惑,有时我在想,有很多钱有怎样,我不是一个懂得挥霍钱财的人,我想更多的却是对成功的一种成求感的渴望。

也许不是每个人的性格,都是适合作为成功者的,我时常这样怀疑自己。

好吧,我今天要留下的其实不是上面的这些,而是我的生日这个日子的轶事。好让我的思想不致于如此深沉。

我的公历生日是5月7日,户口本和身份证都是如此;农历是四月初四,我爸妈给我记着的。有一天我无聊翻看手机的万年历,猛然发现当年的5月7日和四月初四并不是同一天。30年前的四月初四,应该是5月17日。我相信,这是一个不经意的笔误,却导致这三十年来,我一直在错误的日子庆祝着我的生日。

纠结阿,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还要这样进行下去。也许我应该高兴,离三十岁还有10天。

欣慰的是,据我所知,在地球的另外一端,至少还有一个人和我有着同样的遭遇,FML.

体验了一把QQ二等奖

发布于: 2010年04月28日

通过Google热榜奇怪的热门关键字114 56558,我不小心穿越到了这个充斥着广告且内容没有营养的网页。

http://www.yinminwang.com/show.php?tid=464

看到了右下角这个QQ中奖广告,好奇心大发,想看看它到底会把我带到何方?

点击了这个广告之后,弹出一个网页,给了个5168的验证码和一个400电话。

点击确定之后,转到了网址为http://www.qqekake.com/www1688/的网站。我很荣幸地得到了二等奖,5800现金和三星Q30笔记本,很有诱惑。我很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不给我一等奖。也许也是为了逼真的效果吧。

既来之,则安之。我当然要登录领取奖项了。我填了123456789和验证码5681,我太低估他们的智商了,显然这个号码不合他们的口味。那就认真点吧,填了39321564。

确认之后,到了这个页面

再转到填写资料页面去吧。认真编一编吧。狐狸尾巴什么时候出来啊?

嗯,看来二等奖马上就要得手罗。

哼哼!我看你还不露尾巴。看来我该给1280RMB啊。

最后看了获奖名单,把39321564加进去了。

网站的做的相当逼真,真的跟QQ官网一样。特别是领奖页面,不知道哪里搞来的几张极为专业的照片。甚至在获奖名单页面,还有获奖人的照片。怎能让不明真相的群众不上当啊。

那么http://www.qqekake.com/是不是真的是QQ官方的呢?看看whois信息就好了。

一个在yahoo注册的域名,信息填得乱七八糟。

好吧,就贴到这里吧。图已经说明了一切了。也算给大家开开眼。哈哈

受限用户下使用Chrome

发布于: 2010年04月25日

Google Chrome 浏览器自发布以来,市场份额增长迅猛。今年3月份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6.13%。特别是自从支持了扩展之后,很多Firefox下的知名扩展很自然的第一时间出现在了Chrome上。于是,Chrome取代了Firefox的位置,成为我给朋友推荐的首选。

这次又有一个朋友,用的XP:

日常用户基本用administrator;

adminitrator基本无密码;

浏览器基本用IE;

使用时基本裸奔;

最彪悍的是:还在上面炒股。

那天,朋友被病毒折磨地实在受不了了,找我杀毒。我在上面装了个小红伞,杀了数百个病毒之后,系统挂了。

貌似说着说着离题目越来越远了,切入正题。

重装系统后,打点妥当之后,干脆建了一个受限用户供日常使用。结果发现administrator下安装的chrome根本打不开。

这个可以理解,因为Google 让Chrome默认安装在用户私有目录,且安装时无法更改。以administrator为例: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Application Data\Google\Chrome

尝试在受限用户下,用管理员帐户安装后,情况相同,因为还是安装在管理员帐户的私有目录下。

尝试用管理员用户运行Chrome,能打开浏览器,但浏览器打不开网页。

难道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其实很简单。

首先,将受限用户权限提升为管理员级别。

然后,安装Chrome, 这是会安装到当前用户下。

最后,将用户降为受限用户。

当然,如果在没有办法提升当前受限用户的情况下,只能用便携绿色版了。

青岛联通劫持百度流量被罚,网民情绪稳定

发布于: 2010年04月23日

4月21日凌晨新浪报道:青岛联通劫持百度 流量被罚20万元。2009年2月起,青岛联通互联网用户在百度输入搜索关键词后,总要先进入一个持续近十秒钟左右的广告页面,之后才能进入相应的百度搜索结果页面。百度不爽,告了了联通,拿了20万。

按理说,这里的利益受害方不仅是百度一方,最大的伤害,其实还是青岛网民。但事实是,青岛网民在一边情绪很稳定。所以,基本上这件事情可以定性为“狗咬狗一嘴毛”,对中国的互联网流量劫持市场没有影响。

我们的互联网广告强推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像114劫持了已经算是著名的成功案例。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曾受到过类似的困扰,包括我在内。有谁站出来为网民说话了吗?

所以说,这次是青岛联通笨了一把,太有针对性了,跟人家114好好学学。伤害网民利益事小,大家都在被强奸的快感中爽着呢,打扰了兄弟单位麻烦就大罗。不知道兄弟单位是不能惹的吗

浙ICP备180562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