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有没有造物主的存在

发布于: 2023年10月13日

自人类有意识以来,就一直有神参与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虽然分散在地球各个角落的人们对神的称呼不同,形象不同,神的故事和行为不同,但是神总归解决了人们不能解决的问题。

  1. 神给了人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怎么来的。比如典型的:中华民族是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西方世界则是上帝六天创世。婆罗门教则是雌雄同体的大神梵天一分为二创造了巴拉特人民。
  2. 神给了人们活着的意义。基督徒来世间赎罪,成则上天堂,败则下地狱;巴拉特人们相信轮回,扮演好当前卑微的角色,轮回之后就会成为婆罗门。中国人比较现实一点,相信做了善事,在六道轮回之后仍然投胎做人,享后世富贵(汉传佛教)。
  3. 神还是人们精神的寄托,无论遇到内心无法解决的精神困扰,还是客观世界无法解释的难题,只要把问题交给神,就可以安心过自己当下的生活了。

直到科学革命以后,人们开始怀疑神的存在。我们用达尔文解释人类的来历,用牛顿解释世界的运行规律。人们开始自大,开始遗忘神的存在。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写道:

一开始人类-动物-上帝三方对话。人们必须懂得动物的语言才能追踪到它们,成为人类的食物 …… ……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们放弃了跟动物的对话,人类只与上帝窃窃私语 …… …… 如今,人类开始自说自话。…… …… 科学革命让人们放弃了意义以换取力量。

六天创世说里面,上帝用自己的形象创造人类。事实上,长期以来人类一直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罗伯特·海因莱因的科幻小说《星际旅行》(电影《Star Trek》第一部的原著),讲述了飞出太阳系的人类飞行器旅行者(Voyager)1号,被高等文明改造后有了自主意识。它以圆形天体的形式回到太阳系并高速冲向地球,试图回到当初出发的地方。同时它认为它的创造者(抑或它的神/Creator)是地球本身,而非地球上的碳基生物。 这个故事,生动演绎“人类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的逻辑。

如今人类似乎进入到了没有神的世界,我们开始过于自大。但是科学界一直都非常谨慎。一直以来都有一句话:当你攀登到科学的顶峰,你会发现神正在微笑的看着你。牛顿本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花了半辈子的时间来研究神学,并且曾试图用“科学现象”来证明上帝的存在。杨政宁在一次采访中表达了上帝肯定是存在:如果你问我说是有没有上帝呢?那么,如果你所谓的上帝是一个人形状的,那我想没有。你如果问说是有没有一个造物者,那我想是有的,因为整个世界的结构不是偶然的。

过去几百年,人们在科学发现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以让人惊叹的的速度发现了自然世界的各种基本规律。牛顿世界观(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解释了宏观世界的运行规律。开普勒在牛顿的基础上,解释了天体的运行规律。哥廷根和哥本哈根之争,最终诞生了量子力学理论。爱因斯坦掏出相对论以一己之力把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如今人们正在尝试将宏观理论和微观用统一方程解释。似乎人类已经无所不能。

但是还有一个“why”无法解释。

相对论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并被实验证实。但是为什么光速不变?为什么光速是30万公里/秒

人们发现原子模型,电子跃迁并释放光子。为什么原子是这样的结构?

人们发现了光的波粒二相性以及量子纠缠。为什么会有这些特性?

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基本规律,却仍然有一个“第一推动力”的问题无法解释。是什么/谁建立了这些规律?

谁知道?神知道!

谁干的?神干的!

最终,科学的根本问题,仍然交给神来回答,人类安心过自己当下的生活。

1831年22岁的达尔文以随船博物学家的身份登上小猎犬号,开始了五年的环球旅行。这次旅行是“自然选择”理论产生的基础。 由于过于惊世骇俗,1859年50岁的达尔文才鼓起勇气在伦敦出版了《物种起源》。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因为达尔文本身是一个基督徒,自小都认为人类是上帝在第六日创造出来的。他的自然选择(Nature Select)理论却暗示人类是猴子进化而来的。

诚然,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人类是猴子进化而来。更进一步,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是原始地球海洋汤里面,偶尔产生的氨基酸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而来。王东岳的递弱代偿原理认为:生物的演化,是因为基础生存度越来越弱(递弱),不得不在能力上补偿(代偿)保证物种的延续。比如:使用工具,产生交流的语言,合作等。递弱代偿的原因是生物生存越来越艰难,而生物有者延续物种的需求。地球原始汤里面,营养物质唾手可得,单细胞生物都能自由生长。如今物种竞争激烈,需要跳地更高,跑地更块才能生存和繁衍。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告诉我们,所有生物的行为模式、繁衍和进化,最重要的特性都在基因的硬编码里面。生物的很多行为,并不是生物想要做,而是不得不做。在基因层面决策的行为,显性意识层很难抵抗。

以繁衍为例,就生物地利己性而言,我都无法理解哺乳动物地繁衍行为。很多哺乳动物有性生殖地特点是发情。基因让动物在适合繁衍地季节交配,而这似乎并不能主动控制(如果听过野猫发情的声音)。有性生殖过程中,给予动物(包括人类)巨大的愉悦感,算是奖赏。事实上对于人类女性来说,如果因为这种愉悦感而愿意承担怀胎十月的不便以及生育过程死亡的风险,风险收益比未免过低?另外,对于那种都不认识镜子里面的生物是自己的那种动物,我不认为它们能把交配和生育进行因果关联。这么看来,交配的愉悦感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欺骗。

所以,相同的问题,繁衍对生物个体来说,都不算是一种利己的行为。为何生物要听基因的话,做出这么愚蠢的事情?而基因又是何方圣神?它不过是一串DNA编码的氨基酸而已。是什么样的存在,制作了第一串具备自我繁衍因子的DNA编码,并世代相传永不消逝?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那个存在。

这样看来,几千年来人类并没有中断与神的对话,只是我们原先认为的那个神被替换了。每个民族具象化的创造者,被科学的颜料涂抹,变得更加切实又不知如何描述的存在。

我的家用NAS

发布于: 2023年10月07日

在写出这个标题的时候,已经定义了一个nerd标签。没办法,就是喜欢花时间在这种事情上。

家用NAS的基本定义:一个大容量的家用存储,相比于移动硬盘的冷备份,NAS可以随时访问。有人会说,移动硬盘插一下多麻烦的事情?事实上,人类总是再为提升一点点的便利性付出努力。比如电视遥控器只是提升了一点点的便利性,以至于现在谁也离不开。

家用NAS的价值:家用NAS不流行,是因为有很多的竞争对手和客观原因,如:1. 移动硬盘 2. 网盘 3. 在线视频网站 4.价格过高 5. 技术维护难度。 与此同时,NAS的价值也是在于细微之处。

  1. 相比于移动硬盘:NAS可以让你在家庭网络里面,随时用电脑/PAD/手机/电视等各种设备访问。备份照片,看电影等
  2. 相比于网盘,会更安全。藏在网盘上的文件安全性,只要碰到一次就会知道。
  3. 相比于视频网站:视频网站上总是会有不能容忍的电影片段删减问题。另外,视频网站所谓4K,其实清晰度是打折扣的。视频网站4K高清的码率大多也在5Mbps上下,当前应该没有到10Mbps的情况。我们下载的高清电影,已经到40-80G/2小时的水平。计算一下码率应该在50-100Mbps。人就是这样,由俭入奢易。
  4. 价格和技术难度确实是难到大多数人的一个原因。即使是现在大学生,乃至程序员,其动手能力也让人大跌眼镜。

家用NAS的要求

  1. 价格不能太高。群晖类的NAS确实不便宜。一个2盘位的机器,都能卖1500+,还不算硬盘。
  2. 功耗不能太高,因为要24小时随时可以访问。X86架构的一般很难满足需求,只剩下ARM架构这个选项。
  3. 稳定性好,最好就是没有存在感。从树莓派2B开始玩,其实单板稳定性很不错。

2014年入手的群晖214j 用了快10年了,还在服役。说实话,除了贵点,群晖其他都还不错。但是2盘位实在让人很难接受。今年终于折腾了一个新的。

方案:

主机:一个树莓派4B. 4G内存版本,当NAS算力是足够的。甚至挂几个Docker都没问题。当初买的时候400左右。后来所有单板派都炒到天价了,几乎都是1000级别。性价比就不咋样了。最近树莓派5发布,让4B的价格回落了一点。

存储:绿联的5盘位阵列柜CM292,价格950左右。一直有这个想法,也是担心USB 3.0接口连接硬盘盒长期使用的稳定性。用了几个月,打消了顾虑。当前放了3块硬盘总16TB,够用一阵子。

综合性价比:组合成五盘位NAS,成本约1400。对应群晖五盘位NAS需要大约6000。性价比相当可以。当然我们必须懂一些Linux。知识就是力量。毕竟省钱和省力只能占一样。

我自己配以下几个东西:

  1. 安装debian for ARM 64位系统。注意必须用64位的,否则一些软件可能没有适配版本。
  2. 安装miniconda,不能安装最新版本,因为安不上。用:Miniconda3-py37_4.9.2-Linux-aarch64.sh. Docker-Composer需要
  3. 安装transmission-cli 以及transmission-daemon,用web管理BT。都有NAS了,必须整个PT看高清。电视机上装个Kodi看高清,谁用谁知道
  4. 安装samba开共享:主要提供给电视机Kodi访问,用遥控器或手机都可以遥控使用,非常方便。
  5. iPhone手机照片备份:安装NextCloud。继群晖DS Photo APP以后,唯一成功用APP增量备份iPhone手机照片的方案。10年前的群晖备份太慢了,无法忍受。

其实想来想去,NAS能实现的东西也不多。正如上面说的,有些东西提升了一点点的方便,就再也离不开了。

23年9月宁波房产分析

发布于: 2023年09月25日

截至23年9月底,宁波市待售新房的数量在7万套的水平。而每日的销售数量不到100套。而且各区县销售差异较大,比如海曙区2000多套的存量新房,每天成交量在个位数。就这个销售速度,在没有新的楼盘开盘的情况下,也需要2-3年才能消化掉。

二手房的存量在10万套左右。而且每天都在增加。

备注:下图按房产中介的数据统计,一套房子可能存在于多个房产中介系统中。增量可供参考。

从每日新增VS成交的数量对比来看,二手房挂牌的净增也是比较明显的。

7万套新房房源和10万套二手房房源,需要50万人口的住房需求(按每套房3个人)。通常人口来源有两个。一个市人口净增加(迁入和出生),另一个市农村人口城镇化。

根据宁波统计局的数据:

人口净增: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961.8万人,与2021年末常住人口954.4万人相比,增加7.4万人。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为6.3‰,死亡率为6.3‰,自然增长率为0‰。与2021年相比,出生率下降0.4个千分点,死亡率上升0.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0.7个千分点。

城镇化率:宁波市的城镇化率已经78.9%,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性可以自行想象。

2022年宁波及各区(县、市)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
地区名称常住人口(万人)城镇化率(%)
宁波市961.878.9
海曙区105.888.1
江北区50.384.7
北仑区87.977.8
镇海区51.691.1
鄞州区166.283.0
其中:高新区15.1100.0
奉化区58.661.2
象山县57.662.5
宁海县70.963.7
余姚市126.481.4
慈溪市186.580.1
其中:前湾新区27.973.3

学生应该玩游戏吗?

发布于: 2023年05月25日

这是我在2018年在某网站上写的一个小短篇,最近翻出来发现当时的想法尚未被我推翻。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我猜回答的很多都是所谓的过来人。而这种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人都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最佳的答案。
站在孩子角度讲,肯定还是想有更多的时间玩的,这是天性,没有必要用大是大非大善大恶的角度去批判这个这件事。试想,谁在学生时代不想转空子去玩,小霸王,街机,电脑游戏。别告诉我,玛丽奥,真人快打三,红警,传奇,CS,星际争霸,魔兽,Dota, 农药,你们一个都不知道?现在自己天天睡觉之前玩手机,睁开眼睛拿手机,却要孩子不碰手机。摸着自己良心,告诉自己有多虚伪!
而站在学习的角度讲,偶尔玩玩手机,并不是滔天大罪。学习成绩有努力的结果,但是天分真的比你们想想中重要。爱迪生说:“成功是99%的努力,加1%的灵感。”后半句是“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过来人们,自己回味一下自己的高中生涯:
每天100%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的,晚上还天天去通宵教室的孩子,有没有哪怕一个是在学校前十的?
而经常晚上翻墙出去玩的人,通常是成绩最好的学生和成绩最差的学生的混合群体。
题主有疑惑说明题主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现实世界没人能给你答案。
老师说:高三时没有星期日的。这句话对,也不对。对,是因为高三确实应该抓紧时间学习,没有错,高考中国一个普世的相对公平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不对,是因为老师的话是普遍适用的,不是个体针对的。说句不太中听的,高中老师在高中通常是中等成绩水平,所以大体都是按中等成绩水平的思维方式教育你们了。
回头再说题主,你自己审视一下自己,是什么水平的学生。如果不是拔尖,老老实实花时间学习,多拿一分是一分。如果自己是学校顶尖水平的,按自己节奏来,学习累了就玩,没问题的。
最后一句: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脑袋跟CPU一样,过热了,运行速度会明显下降。

非正式IT男

发布于: 2023年05月22日

Code 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看起来是这样,实际上也是。因为在编程世界里面,我便是神,创造一切。

在我很小的时候,计算机对我来说就很有吸引力。96年上高中,羡慕市一中的同学有微机课,他可以学DOS命令。随后便在镇上地下电脑游戏厅钻进了红警95的世界。大概红警里面也有一个神,他买下了我采来的矿,收我的钱帮盖各种设施。最重要的是,他会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买下我的一切设施,让我有钱继续投入战斗。总之,红警里面的那个神,支持我维持战争所需的一切。这一点简直太像现实世界了。

在很长的时间里面,电脑游戏变得比编程世界有趣,以至于大大推迟了我进入程序世界的时间。电脑城五块钱一张光碟的摊位,是我们最长情的地方。贷款7年买来的电脑,便是我的战场。红警、沙丘、星际争霸接踵而来。仙剑奇侠传98柔情版,会仔细端详灵蛇岛上李逍遥偷走了赵灵儿衣服的画面,也会在结尾图片中寻找灵儿也许并没有死去地蛛丝马迹。生化危机3复仇女神,为看过场动画,而一遍一遍地玩。最终幻想VIII,记住了Eyes on me 背后的爱情故事。也明白了游戏党始终不会喜欢游戏的电影版。在Counter Strike Dust 2,Aztec,Blood Strike 各地图冲杀;也在Diablo II 一边听巴尔的故事,一边寻宝。知道盟军敢死队是唯一电脑越卡越容易过关的游戏;知道大航海时代四需要集齐7个霸者之证后,仍然可以继续晃荡。

手无缚鸡之力,却也总是有一种侠义之气。会支持艾弗森在总决赛击败O.K组合,也会用购买K6 CPU来支持被Intel打地抬不起头地AMD。2000年那会,MS是IT界的邪恶之神,用捆绑IE击败了netscape,也用Office让WPS消失。Linux则是屠龙勇士的形象示人。必须学习Linux,邪恶必将被毁灭。RMS 和 Linus像教主一般地存在。

于是便开始了Linux学习从入门到放弃之旅。花了大概半年的时间在不断的尝试把一个Linux系统安装到我的电脑之上。无法想象第一个接触的发行版是Slackware(骨灰级发行版之一),只是因为那是图书馆里面找到的入门书介绍的版本。Redhat 7.2, Mandrake,Debian,Suse。那时候Ubuntu还没有出生,当然后来我也申请了免费的Ubuntu光盘。那时候网络上的学习资料远没有现在丰富,遇到问题只能在Telnet 登陆的BBS上(神秘代码:88和66),寻找答案或者等待大神的回复。就这样度过了无数的夜晚。之后便是中国Linux社区高速发展的几年,LinuxSir, LinuxFans, ChinaUnix这几个社区论坛人气爆棚。时至今日,后两者居然或者,仍然是几乎20年前的模样。

一直到大学快毕业了,我甚至还没有写过特别值得骄傲的东西。只是在大四的时候,用VB6.0写过一个很小的程序,用来计算毕业论文里面需要的一个东西。我甚至在每次计算间隔加了sleep,避免刚点击开始就计算完成,略显尴尬。

我内心希望做的其实是网络编程,写个单机小程序,远没有写一个网页有趣。于是便开始研究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找了一本书,介绍基于Dreamweaver的织梦开源程序(随附光盘)。

Hold on: 要不是要写这篇文章,真想不起那些古老的名字。

在这个开源平台上,认识了Apache, PHP, MySQL 的Web三剑客。于是便蹒跚起步,2004年在织梦平台外壳上写了第一个有用的系统,用来记录日常工作交接。神奇地是,这个破系统居然用了至少8年。最初用PC当服务器,后来放到了一个双CPU机器上,那可是稀罕物。那个系统也顺利变成屎山,再也不想碰了。用Dreamweaver写程序确实挺奇怪,既不专业也不顺手,后来再也没碰过。

2007年,南下深圳打工。看不惯新东家用Excel做SPC Chart,就手痒写了一个系统用于数据输入并画出SPC管制图。JpGraph是我用的第一个开源库。长这样,只能展示不能交互。

这是第一个比较有用的程序,同时说明再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单打独斗还能做点像样的东西。由于各种原因,这个系统在单位内部做了推广。顺便也学到了努力干活也会招人恨的道理。这系统在我离开以后,估计存活了2-3年。

2011年又换了新东家。并没有因为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而改掉了手痒的毛病。这次玩的是MES,算是越玩越大。在自己动手写了一个系统框架以后,招募了职业程序员,在所在的业务单元神奇的推了起来,做成了公司第一个MES系统。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改善项目楞是做成地下党。

20年职业生涯进入第四个东家。信息化已经变成全民讨论的主题。而我可能深受路径依赖的影响,坚持认为MES这个东西,买的没有自己做的好。同时一有空,就自己编写代码,实现一些功能。

在最近一次同学的聚会中,我宣布:“我有一件事情值得骄傲,我会写代码,时至今日仍然在写。” 有人说:“当码农有啥骄傲的?” “如果是维生手段,确实不值得骄傲。我只是兴趣爱好,维持至今。”

Code 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看起来是这样,实际上也是。因为在编程世界里面,我便是神,创造一切。当我用一段并不复杂的程序,一秒钟完成了平常几个小时工作量的时候,那种感觉欲罢不能。

被思维光锥禁锢的我们

发布于: 2023年04月27日

有个理论说,宇宙也许是客观的,但是人们永远看不到当前实时的客观宇宙。因为光是有速度的。任何的光到达我们的时候,都或多或少都是过去的时间发生的事情了。我们认识的世界,甚至不是当前世界的实时时间切片,因为不同距离的事物对我们来说:同时感知的,并不是同时发生的。我们仰望星空,感受数以亿年前的恒星发出的微弱光芒,不得不感叹一句:

光锥之内皆是命运。

除了物理世界,我们的认知思维世界也很难表现出与当前世界的一致。我们通常被过去的思维照耀着前行。此刻客观世界的思维光芒,或许因为在我们的思维光锥之外,而无法被我们感知。也许:

思维光锥之外,才是我们触不可及的现实世界。

去年,我在《教育内卷 在错误的一代》中就思考了这一点:

人都会习惯于用过去的经验指导自己未来的生活,称为归纳法思维。归纳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思维方式,以至于被每个人下意识地时刻依赖。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发展极其迅速,以至于每10年都有着巨大的社会环境的变化。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10后,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被各自的成长环境塑造着自己专属的人格特质,并喃喃自语各说各话,让跨代沟通变得无比困难。

最近我发现,这个东西或可以称之为思维光锥。影响的范围之广,可能超出我的原有认识。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商品房投资的最佳吃肉行情时期。当时,大部分买房子的人,刚需大过投资。即使当时温州炒房团如雷贯耳,周围也没几个人跟着投资。人们心存过去的认识:认为稍微存点钱就可以在老家建花园洋房,而在城里买个盒子大小的房间这些钱只够付首付,这也太过疯狂了。

进入21世纪第三个10年,投资房产的红利期已经可以认为是彻底过去了,理性的讲,有价值的地方不多了。房产的租售比不会超过1.5%,甚至<1%都是常态。如果房产不增值,靠租金连按揭都覆盖不了,妥妥的劣质资产。而增值已经很困难了。但是稍微问问周围的人,持有投资性房产的人比比皆是。想买的人也不在少数。过去的事迹总是能教育现状的人们。虽然情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人们用90年代的认知思维,看21世纪头10年的房产市场,避开了房产增值的红利期。正如人们用房产红利期的认知思维,看如今的房产市场,持有大量的劣质资产。

正如教育内卷案例。人们用交白卷光荣的思维,看待改革开放的孩子教育,让80后的孩子在教育上自生自灭野蛮生长。成就了一批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中产阶级幸运儿。21世纪,后知后觉的人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教育内卷,把时间浪费在了弥补过去的遗憾上,目光向后以至于错过前方下一个时代的红利。80年代的大学生离校即干部;90年代的大学生仍然保有铁饭碗;接下来是工程师骨干;接下来是什么?很难知道下一个时代红利是啥,但时代已经告诉我们可能无限,并不只有那根“独木桥”。

从前面的文章可以知道,我时常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我不想跟大多数人一样,非装清高,只因有不一样的思考。过去100年来,中国人都穷怕了,改革开放前几十年,我们的父辈还在饿肚子。贫穷的记忆,让人们像一群觅食的蚂蚁,永远在寻找食物的路上匆匆忙忙。我的母亲,快70岁的人了,还在拼命的赚钱。

过去的痛永远刺痛着人们:房产红利的痛,知识改变命运的痛,饿肚子的痛… 所有的痛都让我们目光向后,犹如闭目前行。

我们无法摆脱思维光锥,我们仍然可以看看光锥的边缘在发生什么。

浙ICP备18056264号-1